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团 > 党建

字体: [ ]

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丁埠村:“红”“绿”融合焕发勃勃生机

发布日期:2022-04-28浏览量:

(记者:杨丹丹)巍巍大别山,绵延千余公里,大别于南北。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是一座英雄的山,200多万人民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大别山是一座奋斗的山,昔日贫穷落后的大山沟,如今已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为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区包括六安市、安庆市全境和淮南市寿县、铜陵市枞阳县,共19个县(市、区),规划面积3.38万平方公里。70多年前,大别山曾用她的千里苍翠守护了红色火种;如今,她则用绿水青山慷慨馈赠这里的人民以富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和绿色生态功能区,大别山地区深入发掘“红”“绿”资源,走出一条“红”“绿”融合之路。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是著名的立夏节起义爆发地。与大别山区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一样,这里曾经见证过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的荣光岁月。近年来,丁埠人民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挖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文化融入产业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

红色文化彰显活力

近日,记者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夏节起义首发地大王庙旧址。虽不是周末,但这里依旧有不少游客,场馆管理人员周华介绍,自2018年提质改造后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有近30万人次前来参观,接受红色教育。红色旧址、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让丁埠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保存完好的立夏节起义旧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丁埠村深挖红色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产业发展,迎来了产业振兴的曙光。

在中组部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的支持下,丁埠村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通过雕塑、展板等提升立夏节起义旧址周边的红色氛围,新建丁埠村党建先锋馆,不断丰富红色元素,进一步擦亮红色名片。

走近丁埠酒厂,闻到阵阵酒香。引入社会资本成立酒厂正是丁埠村精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产业发展的经典之作。“目前我们厂一个月大概需要原材料10吨左右,附近群众种植的玉米、高粱、糯米,我们都收购并消化。当地脱贫群众可以到我们厂上班,一个月可以收入两千四五百块钱。”酒厂负责人杨中厚说。今年春节前夕,“丁埠1929”纯粮酒正式投产上市,立即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丁埠村正在积极争取资金建设酒厂二期项目,力争把“丁埠1929”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丁埠村还主动探索改变“一栋房子、一根棍子、一个话筒”的传统红色旅游模式,计划打造红色文化研学中心,让游客在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受到教育启发。走进丁埠村的列宁小学旧址,设计师正在采集设计数据。未来,金寨县红色家风馆将在这里建成,丁埠的红色元素将得到进一步丰富,红色名片也将进一步被擦亮。

绿色生态凸显生机

丁埠村是大别山区一个典型的山区、老区、库区村,全村总面积33.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31246余亩,耕地却仅有2411亩。因为临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丁埠村外出务工人员众多。“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了,但是在乡村振兴中,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安徽省委宣传部驻丁埠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单兆伟告诉记者。丁埠村产业规模小,“单打独斗”多、“抱团发展”少,农产品也缺少品牌和特色。这些因素都成了丁埠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路上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丁埠村直面问题,将“红”“绿”巧妙融合,迅速打响了“立夏源”品牌。

丁埠村依托金寨“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策源地”等红色资源,积极注册了商标“立夏源”,并引入社会资金开发了农产品礼包“振兴有礼”。该礼包主要包括红色老区的特产名产、本地自产的“好物”,为当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打开了一条新路,帮助群众开拓营销渠道、不断增收。

丁埠村回湾组村民胡志权正在打理着他的50多亩果园。就在几年前,他家还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胡志权用自己的勤劳让全家早早脱了贫,现在还成了村里有名的产业带头人。“现在我有30亩葡萄园,还种了20亩水蜜桃,以前我家果园都是过路游客采摘,今年靠着村里搞的‘立夏源’品牌,我种的水果也开始上网销售了,销量比以往都好。”胡志权告诉记者。“立夏源”品牌就是丁埠村将红色精神与绿色产业发展结合的一个尝试。

在革命战争年代,丁埠村的群众自发为红军织布做衣、纳底做鞋,形成了“军民鱼水情”的光荣传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丁埠村依托南溪镇丝绸小镇建设项目,引导群众重新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去年下半年,丁埠村新建了6000平方米养蚕大棚和500亩小蚕共育室,今年实现栽桑300余亩,其中村集体种植了50亩,形成了“集体拉农户,共走振兴路”的良性发展格局。此外,丁埠村还实施“党建引领信用村”项目,为每户群众授信,争取信贷资金,帮助群众利用荒地荒坡发展车厘子、秋月梨、冬桃等特色种植,帮助群众发展金寨黑毛猪、山羊、土鸡等特色养殖。

老区未来发展可期

今年2月14日,《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十四五”振兴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提出到2025年,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喜人的蓝图令千万个像丁埠村这样的老区山村再次为之振奋,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一轮曙光将照耀引领大别山老区的跨越发展。

丁埠村只是大别山老区山村的一个缩影,丁埠村探索走出的“红”“绿”融合之路也只是千百个老区山村的创造之一。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置身于这个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区小山村,不禁感叹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感慨老区人民为建设发展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我们更为欣喜地看到,老区不“老”,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老区人民不等不靠奋力振兴的意志,大家见面谈产业、交流谋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以丁埠村为代表的千万老区乡村必将呈现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以上消息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子锋、王珂园)


上一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下一篇:坚持理论创新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