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官方微信学院官方微信

“双高”激扬高职院校精神文化
发布日期:2022-08-09 10:4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7月7日07版

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有别于其他院校的身份“标签”,是校园文化体系的核心,是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发展愿景的有机统一体。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创新探索特色文化建设、文化育人平台、载体及途径,以精神文化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高职院校要切实增强构建自身精神文化体系的自信,要在“双高计划”建设中从理念、内容、实践三个逻辑维度出发,把精神文化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这是体现“双高计划”建设软实力的关键。

明晰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体系

加快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体系构建不是另起炉灶,而要锚定“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在传承优秀文化基础上激发并提升精神文化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实现事业发展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为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下三大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双高计划”改革发展任务之一。学校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引领师生及员工在正确的方向上砥砺前行。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体系必须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精神文化体系的各个层面,切实履行好育人的工作职责。

坚持高职属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实施“双高计划”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之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大有可为,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体系应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打造以培育受教育者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为内核的“一校多品、一院一品”职业文化体系。

坚持校本特色。高职院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历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凝练精神文化的同时,尊重学校各个时期的办学历史,通过精神文化的凝练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自信。目前,国内近1500所高职院校要以文化为特色和独有“标签”,继承学校办学中的优良传统与办学特色,梳理学校在各阶段的办学历史,总结学校在各阶段的发展经验,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

深化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只有选准精神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才能在“双高计划”建设期内发挥好精神文化的衍生效应。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文化积淀不深,在办学中更要注重精神文化体系内容的深化,提高全体师生对学校精神文化的认同度,进而为学校内涵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重点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深化好文化建设内容的“四个结合”。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类型教育”定位,不断探索以精神文化引领的、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结合,培育“德技并修”的教师文化;文化建设与专业发展结合,培育富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文化建设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结合,培育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学文化;文化建设与师生社会实践结合,培育蕴含“劳动精神”的体验文化,以促使职业感、职场感、社会感为核心内容的显性职业文化在教育诸环节形成育人合力。

凝练好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图谱。“双高计划”建设需要高职院校有相对稳定的建设目标、价值取向和动力源泉,而文化的影响是最深刻、最有效、最持久的。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精神、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愿景等,构建形成精神文化图谱,以此凝聚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动力。

构建好富有校本特色的圈层体系。文化的建构要充分体现“倒V字形”的工作理念,外在的物质、行为方式和制度圈层要紧扣精神文化的内核要义。一个文化系统的精神文化内核既要贯穿到外在的三个圈层之中,也要处在“倒V字形”顶端,在各圈层运转中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大大提升其外化功能、延伸功能和孵化功能。

描绘好时时处处育人的文化地图。进一步强化环境育人功能,注重学校景观文化、楼宇文化、廊道文化等的系统性、艺术性和融入性,同时将区域名人、办学历史、文化品牌等文化资源融入环境建设,通过标识体系等外化形式展现,让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铸就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品牌

高职院校的核心特色来源于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显著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品格。这也要求其精神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体现自身特色。虽然精神文化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但高职院校要通过多途径的显性呈现,生动阐释理念要义和内容核心。

在对历史的继承与创新中实践。随着办学要素的变化,校园精神文化体系在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相互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例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近30年,形成“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办学特色,构建形成以“创”文化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体系。

在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中实践。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体系各部分存在密切联系,都是院校精神文化的象征,铸就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高职院校要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内化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标识体系等外化形式上,大到院校标志性建筑的显要位置、官方标识体系等,小到院校的公文纸张、文创产品等,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育人成效。

在与时俱进和迭代升级中实践。“双高计划”建设对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以更加独特的视角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如高职院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与数字化改革工作为载体,全面梳理学校各类宣传平台,建设集“宣教学训研”功能五位一体的媒体智融中心,构建全校共享、全员参与、全领域覆盖的立体式思政工作格局。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更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勇于、善于构建符合高职自身办学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进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樊曜,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本文系2020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友情链接